□本报记者吴彬
许多人可能都见过或者听过类似这样的广告,“零基础入学高薪就业保障或者先学习后付款名企offer等你拿”。这些“美好”的承诺听起来非常诱人,但其背后往往暗藏陷阱。中国金融传媒与抖音合作,邀请金融领域专家参与“金融百咖话防非”活动,汇聚专业“防非声音”。针对上述现象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廉永辉表示,不良培训机构与非法网贷平台勾结,以“就业指导”“技能培训”为名诱导求职者签订高额的培训合同,求职者要格外警惕此类“培训贷”陷阱。
廉永辉分析称,培训机构许诺可以帮忙申请贷款,学费分期支付,而所谓的“学费分期”实际上暗含着高息贷款利息和手续费,且违约金名目繁多,一旦签订就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。同时,实际的培训质量大多与宣传内容大相径庭,“名企推荐”“高薪就业”往往是空头支票。此外,一旦与培训机构签订此类合同,也就和贷款平台存在了借贷关系,想要退费或者维护权益是非常困难的。
那么该如何避开这些“培训贷”的陷阱呢?廉永辉表示,首先,对任何需要贷款参与的培训都要提高警惕,在报名前务必核实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和市场口碑;其次,要细读合同条款华泰配资,需要签字的文件特别是涉及金钱的合同协议一定要逐条仔细阅读,不要被“赶紧签”“没问题”这样的话术催促;最后,如果确实需要资金进行培训,优先考虑国家助学贷款、学校相关资助或者向家人求助,远离与培训捆绑、来路不明的“轻松贷”。廉永辉提示,在提升技能寻求职业发展的道路上,务必要擦亮眼睛,不要因一时的“捷径”受到诱惑而陷入债务的泥潭。
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